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超级马里奥到博尔赫斯——超文本叙事的消逝
2024-06-14 18:52:36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曾清璐 吴昆

  如何让人从反直觉、超现实的内容中体会到丰富多样的意义和情感价值?这就要涉及拼贴艺术形式游戏常常使用的空间隐喻和视角转换方法了。

  你轻松通过了关卡 1-1,准备钻入面前的绿色水管。钻之前的背景是蓝天白云、红砖城堡——充满诗意,你欢天喜地;钻进去后则要面对肮脏泥土与板栗仔军团——充满敌意,你只想叹气。

  相关理论认为,所有的元素叠加似乎都能够成为碎片化拼贴叙事,但实际情况也取决于碎片化的元素是否与叙事主题相关联,不然就是这种处理方法并不优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构建了一个“分岔的时间”概念,其中历史和未来在不同的路径上展开,相互交织。小说鼓励读者跳出传统的线性阅读模式,思考故事的多种结局,最后一段是可以接上第一段的。

  采用了相似结构的、如今几乎所有文字游戏叙事手法的鼻祖,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超文本叙事软件storyspace。

  它诞生于前互联网时期,是网页跳转逻辑的直接祖先。那个年代个人电脑很难获得,只有各个大学内有几台。

  1987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第一届超文本会议上,迈克尔·乔伊思发布了他的超文本小说《下午,一个故事》,1990年由东门系统公司以磁盘版的形式发行。《下午,一个故事》在每页底部有多重选择的链接,由此实现小说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多个选择。

  随即,超文本小说附着在软盘上,通过邮寄进入了各个大学的课堂。东门公司又趁机推出了一些严肃小说以及诗歌。它们现在还可以在国外买到,随着U盘一起邮寄。

  其中一篇超文本小说叫做《拼布女孩》,相当于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女怪物的同人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主角为他创造的怪物创造了一个女性伴侣,然后决定摧毁这个女怪物。作品中的女怪物比正常人的身材大得多,相貌奇丑无比,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出非常“人性化”的特征。

  《拼布女孩》按照技术发展不断改变着媒介载体,谁说不是一种复活和重生呢。

  90年代后期,超文本小说开始被批判,并渐渐开始在互联网中消逝。这是因为超文本的阅读需要遍历,而用户根据链接选择性的游览,很容易迷失在文本中。面对一个赛博文本,读者会不断地被提醒存在未选择的路径。首席技术官马克伯恩斯坦一直有写博客的习惯。在00年后,针对超文本被批评的话语,写了很多论文来回击。譬如提到,超文本文学的出现,实现了德里达、巴特等后现代主义大师提出的解构主义文本理论。与传统文学相比,超文本文学具有非线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对纸质印刷的传统文学形成了颠覆性挑战。

  虽然超文本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再,但是必须承认:阅读超文本有一种乐趣,因为作者故意希望部分内容难以访问,这让我们反思应该如何阅读。读超文本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它不一定有一个具体的故事,叙述中各种分支路径的互相融合,从它诞生28 年来,它仍然是多么新颖,多么具有实验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河市颐众农产品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国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