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低碳引领未来,碳中和助力可持续发展
2024-05-08 13:47:3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文:刘江涛

  我是北京碳源动力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江涛。作为一名技术创新企业家,已经从事跟农业和有机碳肥产品领域二十余年,先后研发了腐植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和木质素腐植酸盐等一系列应用于农牧业领域的产品。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避免了传统肥料带来的土壤污染和过量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甚至还能作为饲料代替传统产品解决抗生素泛滥的健康问题。而近些年,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减少碳排放观念的逐渐随之兴起,我也从对相对成熟的农业肥料技术产品的投入中分出了一部分热情和精力放到了减排上。

  有机碳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还具有显著的碳储存潜力。这些肥料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助于土壤从大气中固定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在全球尺度上对抗气候变化。

  具体而言,有机碳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分解时,能够逐渐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这种腐殖质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这不仅有效减少了土壤碳的释放,而且还帮助减缓了气候变化。此外,使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制剂的生产,进一步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有机碳肥的成分与生产过程,以提高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的研发团队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微生物技术提高有机质的转化效率,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增强植物对碳的吸收能力。通过这些技术创新,我们期望将有机碳肥料的碳固定能力发挥到极致,为全球碳中和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

  碳源动力集团创始人刘江涛

  在十多年前,当我创立碳源动力集团时,低碳经济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可随着近些年节能减排的口号的出现和减排政策在国家和地区范围上的普及化,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项目之一。近几年中国也出台了2030年达到“碳达峰”的计划目标意指控制碳排放增长速度并趋向停止增长。从这时起我就决定着手去做,减少碳排放也就成为了我和我集团的另一大首要目标。

  我一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碳减排不仅是一项挑战,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命题。多年来,我带领碳源动力集团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碳交易、新能源开发等领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我们研发了多项CCUS关键技术,如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等,并在电力、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据测算,我们的技术每年可减少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植树造林数万公顷。这些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碳减排进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

  我们还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碳资产管理服务。通过开发碳资产管理平台,我们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实现碳配额的优化配置,推动了碳市场活力和繁荣。截至目前,我们已服务数百家企业,管理的碳资产总价值超过数亿元。

  我始终认为,低碳发展既需要技术创新,也离不开理念革新。在推动低碳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我们在张家口建设的碳中和示范园区为例,通过大规模应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实现了园区运营的碳中和。同时,我们还打造了完善的碳监测和管理体系,实现了碳排放的实时监控和动态优化。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园区的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为全国低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作为企业家,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未来,我将继续带领碳源动力集团在低碳领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我们要加快CCUS、氢能、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突破,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我们要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建立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通低碳技术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我们还要加强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用中国智慧和方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要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同行,共同推进低碳转型。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既是企业的责任,也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营造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节约一度电、多走一步路做起,从垃圾分类、拒用一次性用品做起,让低碳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开创绿色低碳的美好明天。

  低碳引领未来,碳中和助力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坚信,只要我们上下同欲、群策群力,一定能够实现美丽中国梦,开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4年邵武市高素质农民“美丽庭院”巾帼人才培训班圆满完成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