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土地股份合作社 助推乡村振兴“临沂样本”
2020-08-07 11:22:16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莒南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化建设、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该县农业生产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是土地适度规模化瓶颈突出。
\

  5月28日,省社监事会主任、党组副书记许广民(右二)调研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板泉为农服务中心供图)

  “村里办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我家土地全部入了股,再也不用操心地里的事了,有空时来合作社办的手套加工点上班,挣点零花钱,这日子跟城里人也没啥区别!”7月24日,莒南县道口镇赫马岭村的村民汲大姐对供销社牵头、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赞不绝口。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两年来,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穿工作始终,筑牢基础,创新突破,聚焦土地碎片化、农民组织虚弱化、村集体经济单一化等短板,实施“经营权变股权、农民和村集体变股东、供销社一体化托管”的“一二一”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工程,探索“土地入股+整建制托管+农业保险+盈余分红”四位一体新模式,着力破解地怎么种、谁来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走出了一条以农民组织化+服务规模化+农业现代化为主线,让农民离田不失地、让农村美丽好治理、让农业高效又精致的农业农村改革新路子。

   农民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社优势凸显

  莒南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化建设、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该县农业生产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是土地适度规模化瓶颈突出。流转机制固化、资金压力前置、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二是农民“兼业化”程度高、组织化水平较低。年轻农民不愿种地、不会种地,弃农从商或外出打工现象普遍,导致农作物生产无序化、耕种碎片化、弃荒撂荒化日益严重。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全面取消农业税费后,集体经济主要来源是土地承包费,陷入“基础薄弱→无增收项目→持续薄弱”恶性循环。“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当前的现实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问题,如何改变当前现状是民之所需、人心所向。对此,莒南县供销社积极发挥自身托管、服务优势,联合农村党支部的资源、组织优势,从农业服务供给侧发力,创新“党建带社建村 社共建”模式,实施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工程。通过垫资托管或货币出资方式,联合村集体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集体以增溢土地和设施入股,共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承载主体。

\

  莒南县岭泉镇淇岔河村党支部书记(左)讲述村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情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莒南县岭泉镇淇岔河村和其他村一样,老龄化和空心化严重。“我们村有一部分人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到了旺季,根本没时间伺候土地,另外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的土地闲置,后来大片大片的土地被种上了树,看着怪心疼的。”淇岔河村党支部书记徐淑胜在提到村里的土地时眉头紧锁。如何有效利用土地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就在这时,“土地股份合作社”走入了淇岔河村村两委的视线。

  “参观学习后,我们注册成立了‘丰盛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里目前有536亩土地入股。去年麦收时,鲁供丰禾出机器,来给我们把小麦收起来,然后这片集中起来的土地就种上了良种水稻和玉米。”徐淑胜娓娓道来。

  据悉,莒南县丰盛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6月,位于岭泉镇淇岔河村,现有农民社员670户、总入股土地536亩(增溢土地50.5亩)、折合出资64.33万元,村集体设施折价出资15.67万元,供销社托管垫资方式出资20万元。合作社以种植大田水稻、玉米和小麦等作物为主,由鲁供丰禾农服公司板泉为农服务中心(省、市、县三级供销社共同投资组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镇街组织)进行整建制托管,并给予社员土地保底收益每年800元,扣除生产及运营管理成本、计提积累金之后的可分配盈余,各方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合作社种植水稻536亩、小麦200亩、糯玉米336亩。经过一季水稻种植,合作社实现在保底收益400元(半年一季)的基础上,还获得50元分红。村集体入股的50.5亩土地年获得保底加盈余分红4.7万元。

  “今年经历了冻灾和冰雹灾害,没想到还能有收入,而且比以前自己种植土地时拿到的钱还多。”徐淑胜高兴地说。原来,为最大限度地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供销社联合财政、农业和保险等部门机构,以农业政策保险为前提,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以及合作社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开发了特色补充保险,积极引导合作社适时购买农业政策性保险或商业补充保险,确保了在特殊灾害影响下也能有效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现在,土地股份合作社很受欢迎,村里其他没入股的村民都争着要把土地入股合作社,甚至周边连边村的群众也想参与进来。

   保底+分红+工资,农民收入更加稳定

  土地股份合作社“保底+分红+工资”的运营模式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

  面对记者,莒南县道口镇赫马岭村的村民汲大姐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竖起了大拇指,“我家好几亩土地全都入了股,每亩地有800元的保底收入,盈利的部分还给我们分红,而且这地也不用我们管了。说实话,自己种地,还挣不出来这些钱呢。”

\

  莒南县道口镇赫马岭村的手套加工点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村所有村民的土地都入股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刚刚从田里赶来的赫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魏振伍裤腿上还沾着泥巴,听说记者一行到来,这才匆匆赶来办公室。说起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魏振伍有很多话要说。

  几年前,赫马岭村党支部带领5名村“两委”干部集资领办成立了莒南县农联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百余台农用机械,以低于市场价服务周边村庄农户,让村民逐渐认可了土地托管的种田模式。全村127户农民全部选择了土地“半托管”。但这种“半托管”模式的弊端在于外出打工的人员依然是离不开土地,无法专心打工。2018年初,魏振伍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反复研究,吸取了之前经营合作社的经验,拟定了新的章程和盈余分配方案。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动员,莒南县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就这样成立起来了,村民以全村751亩耕地整体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变成了股权,村民变成了股民。这些入股土地全部由合作社负责耕种、管理、收割、储存、加工、销售等。每亩入股土地村民除了有800元保底收益外,还有二次分红。2018-2019年度,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小麦470亩、玉米349亩,实现总销售收入74.37万元,经济林等其他收入17.6万元,扣除生产经营成本、每亩800元保底收益及积累金后,二次盈余分红19.1万元。这样,村民入股土地平均每亩总收益有991元。

  “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后,村民就从土地中彻底解放出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能安心打工挣钱。为了让留守在家的村民也有额外的收入,我们与恒兴泰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了富民大院手套加工项目,走不出去的劳动力可以来打工。”魏振伍介绍,这个手套加工项目占地110平方米,主要开展劳保手套代加工,目前有缩口机10台、打把机8台,可以安置劳动力20余人。

  “我干的这个收口工作,挣得算少的,每个月大约能收入1500元。那边缝手套的每个月能挣到3000元。主要这个活儿啥也不耽误,把孩子送去学校我才来,中午还能回家给孩子做饭。”该村村民汲大姐以前就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除了种地之外没有其他收入,目前在手套加工点打工,每年能为家庭多收入两万元左右。

  土地股份合作社密切了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变成股东后,能保障“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权益,还让农民离田不失地,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就业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既可选择到城市到外地打工获得稳定收入,也可选择留在城市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留守劳动力也可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实施村社共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莒南县板泉镇武阳社区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以20.8亩的增溢土地入股,一年获得保底收益加盈余分红1.99万元;

  莒南县岭泉镇淇岔河村成立丰盛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以50.5亩增溢土地入股,一年获得保底收益加盈余分红4.7万元;

  河东区八湖镇东张家岭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以18亩增溢土地和水利设施入股,年获得保底收益加盈余分红1.8万元,2020年麦收时节,村集体节约秸秆禁烧处理费用2万元;

  ……

  自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以后,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费之后,大部分村集体土地全部都分田到户,大量集体资源一次性承包给个人经营,可用来经营使用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价值相对较低的荒山、荒滩等,若不进行投资开发直接发包租赁,则很难取得较高收益。而且有些村庄由于集体积累资产使用殆尽,既无可经营性资源又无可开发项目,吸引不来资本,从而导致集体经济长期无经营性收入,甚至负债累累。

\

岭泉丰盛土地股份合作社机械插秧作业。(临沂市供销社供图)

  作为“村社共建”的一项创新,土地股份合作社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实力。除了沟、路、渠、荒坡等增溢土地外,村集体的其他设施都可以折资入股,比如水利设施、大型农机等。在拿到保底收益和分红的基础上,村集体的花费也比以前节省了很多。

  河东区八湖镇东张家岭村支部书记张国堂在谈及土地股份合作社时如是说,“以前每到麦收时节,村两委根本忙不过来,必须轮流值守,严防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由此产生的人力成本和金钱成本很大。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供销农场直接拉来机器为农户收割小麦,连秸秆回收工作都包了,省下了我们不少力气。单这一项,我们村集体今年能节约近两万元成本。”

  东张家岭村位于河东区郑旺镇东3.5公里,现有村民326户,1142人,耕地1200亩,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无高效农业,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今年以来,随着农产品价格低迷,零散的小块种植费工费时,农民外出打工增多,土地荒芜较多,种地的都是60多岁的老人,传统种植业高投入低产出。2020年4月,河东区委召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现场观摩会后,村两委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决定成立土地合作社,农户以162亩土地入股,村集体以18亩增溢土地和水利设施入股,与山东供销农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与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共同控股的公司)合作,实行整建制托管。每亩地800元的保底收益目前已经先行发到了农户的账户,目前来看,村集体今年的稳定收入已有1.8万元。

  据统计,目前,河东区已经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村有八湖新庄、郑旺镇刘官庄、汤头前林子等7家,总注册资本500万元,入股土地1800多亩,涉及农民2300余人。

  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粮食增产增收有保障

  “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前,我们村的农机社也托管村民的土地,但是因为每户种植的作物都是个人所有,种什么是农户说了算,农机必须一户一停车、一户一换种、一户一卸粮,影响了规模化作业,无形中提高了种植成本。”赫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魏振伍提到,村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全村就种“一块田”,种啥都是合作社说了算,有效提高了规模化生的规模,节约了种植成本。

  据记者了解,道口镇赫马岭村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由村社共建的农联农机合作社自行托管运营。通过土地入股,赫马岭村近千亩土地取消田埂地垄、连片整合成 “一块田”,新修整了农田水利设施,将旱田变成了旱可浇、涝可排的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同时,结合山东省政府“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生产部署,制定了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小麦和玉米轮作种植计划。农联农机合作社全程负责耕种、灌溉、植保、收割收获、秸秆回收(还田)、烘干、储存、销售等作业服务。生产过程中,通过批量采购优质良种、化肥和农药,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10%和20%,农资成本平均降低10%以上;飞机防虫、机械作业提高工作效率30-40倍;烘干存储减少虫害、鼠患、霉变损失,实现大幅度增产增收,种植的小麦、玉米2019年的平均亩产达到1100斤、1200斤,分别比2018年增产46.6%和50%。

\

明顺土地股份合作社无人机植保作业。(临沂市供销社供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当前农村无人种地,社会资本不可持续、土地流转相对放缓等现实情况下,有的直接抛荒撂荒,还有大量的农户在粮田上栽上了速生杨,大片良田变成了大片的树林,非粮化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从过去面对千家万户引导粮食种植、控制粮田栽树及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现在一个村一个主体的管控,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种植结构,有力地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在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过程中,供销社发挥土地托管服务、机械设备、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资金、机械设备等入股合作社,通过为农服务中心为合作社提供土地托管服务,不仅实现了“为农 姓农 务农”的根本宗旨和属性,也在新一轮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找到了新的责任定位;不仅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获得分红收入,还可获得规模化土地托管服务费和农资供应收入,加快组织体系向村级延伸、经营服务体系向田间地头延伸,为创新发展夯实了组织基础和市场基础。

  目前,临沂市供销社正在全市推广与村“两委”共同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新经验,全市已经成立了56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吸引农民入社9000余户,入股土地1.6万余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实现小康才是目标。下一步,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将继续巩固发展成果,坚持把为农服务作为供销社业务主阵地,着力抓好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颜廷湘如是说。

  临报融媒记者 徐以刚 张宗冰 摄影 张坤 通讯员 郭妍妍

相关热词搜索:临沂

上一篇:1593在国内鲜薯行业正式发声,建立行业标准,中国红薯走向世界!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